2020年上半年水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分析
2020年全州县计划种植早稻35万亩,中稻12万亩。根据历年来早稻主要病虫发生为害情况,结合我站冬后调查的病虫残留基数、栽培条件以及气象因素等综合分析,预计2020年上半年全县水稻病虫鼠害总体为中等程度发生,发生面积176万亩次左右。
一、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测表
病虫名称 | 发生程度 | 主要发生时期 | 发生面积(万亩次) |
稻纹枯病 | 中等偏重 | 6月上旬-7月上旬 | 28 |
稻瘟病 | 中等偏轻 | 叶瘟:5月下旬-6月上旬 穗瘟:6月中旬-6月下旬 | 8(叶瘟2,穗瘟6) |
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| 轻发生局部中等程度 | 6月中旬-7月上中旬 | 4 |
稻纵卷叶螟 | 中等偏重 | 5月下旬-6月中旬 | 29 |
稻飞虱 | 大发生 | 5月下旬-7月上旬 | 48(F2:18,F3:30) |
二化螟 | 中等程度 | 5月中,6月中-7月上 | 28(F1:18,F2:10) |
三化螟 | 轻发生 | 7月上旬 | 1 |
鼠害 | 中等程度 | 6月上中旬 | 15 |
福寿螺 | 中等偏轻 | 5月上中旬 | 15 |
二、主要预测依据
(一)冬后残留较多的病虫源
1、稻纹枯病菌核残留量最高33.8万粒/亩,平均20.2万粒/亩,平均值比上年同期减少1.94%,由于施肥多,抛秧面积大,禾苗长势旺,中后期雨水多,有利于病菌的发展繁殖。
2、稻田二化螟残留量亩最高23000头,平均6900.9头/亩,较去年同期减少67.74%。减少的原因分析是去年下半年干旱,加上防治工作得力,虫源基数减少,但去冬为暖冬,有一定绿肥面积,且二化螟寄主多,食性杂,虫源广,所以也有较大基数。
3、冬后调查未发现三化螟虫源。
4、2月份农田害鼠鼠密度平均为0.35头/亩,较往年同期持平,各地灭鼠不平衡,繁殖迅速。
5、福寿螺繁殖力强,发展速度快。
(二)早稻品种多,抗性不平衡。常规稻面积增大,两系杂交稻面积也较多,对稻瘟病的发生流行要密切关注。一般的杂交稻以早、中熟品种种植面积为大,多数可避过F2代螟害。
(三)抛秧栽培面积大,占早稻面积的80%以上。抛秧栽培分蘖多,株间疏密不一致,田间阴湿,影响植株的通透性,同时提倡“多播一斤种,增收百斤粮”,稻株密度增大,也有利于病虫发生。
(四)据气象部门分析,今年我县4-7月份是我县主降雨时期,时值早稻中后期,利于迁飞性害虫迁入繁殖为害,高温高湿也利于病害发生流行。
(五)化肥多用,农家肥缺乏,禾苗长势茂密,有利于发生病虫害。
三、防治建议
(一)树立绿色植保理念,加强防灾抗灾意识,组织和准备好优质的农药、器械等。
(二)大力发展统防统治工作,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,保障农作物生产安全。
(三)积极开展病虫综合防治
1、搞好种子消毒,处理病稻草,春灌灭螟和打捞菌核工作,减少病虫源基数。
2、利用春季有利时机,以村为单位,组织开展统一灭鼠活动,推广应用毒饵站方法和高效低毒、安全杀鼠剂(溴敌隆、雷公藤甲素等),降低鼠密度。
3、加强健身栽培管理,提高稻株抗性。
4、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、性诱剂,诱杀二化螟、稻纵卷叶螟、飞虱等害虫成虫。
5、根据短期预报,科学适时地开展化学防治。
大力推广应用农药减量控害绿色植保技术,清洁田园,从我做起。
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植保站
2020年4月2日